血培养和早期的正确抗菌治疗被视作是优先采取的措施。导致血流感染的细菌或真菌的快速准确鉴定可为诊断和治疗脓毒血症提供极其重要的临床信息。临床医生尤其是重症监护医生几乎天天和感染、抗生素打交道,血培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是你真的了解“血培养”吗?
什么时候进行血培养?
当怀疑血流感染或脓毒血症时,应该做常规血培养。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的症状有:
■ 不明原因的发烧(>38℃)或体温过低(<36℃)
■ 休克,寒颤,僵直
■ 严重的局部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肾盂肾炎,腹部术后感染…)
■ 心率异常加快
■ 低血压或高血压
■ 呼吸频率加快
怎样采集血培养标本?优质的标本采集的要点:
■ 先检查血培养瓶是否有损坏或污染迹象。不要用表现出浑浊或超出气压的瓶子,这些可能是污染的迹象
■ 检查每个瓶子上印的有效日期,丢弃那些已经过期的
■ 血培养瓶应该清楚而正确地贴上标签
■ 每一对瓶血培养应该从身体的不同部位采取
■ 用来培养的血应该是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
■ 根据推荐,应该避免从静脉或动脉导管抽血,因为通常这些装置污染率较高9
■ 采集标本前的皮肤消毒非常重要
■ 尽可能快地(最好在2小时内)将标本送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培养。如果有任何耽搁,应暂时在室温下保存
■ 所有的血培养瓶上都应标明患者的情况(包括日期,时间,采样位置和诊断)
皮肤和血培养瓶的消毒方法?
美国CLSI推荐皮肤的消毒方法为:首先确定静脉穿刺点,首选70%异丙醇消毒并待干,然后用主要消毒剂(洗必泰、碘酊、碘伏)消毒并待干,整个过程要求严格无菌操作。
血培养瓶的消毒方法:弃去瓶顶塑料帽,用75%乙醇消毒瓶顶橡皮塞,待干60秒。
关于采血的一些问题:
1、血培养采血建议从外周静脉采,不建议采动脉血:对检出结果无明显差异,但动脉穿刺危险性较大。
2、常规血培养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装置取血:污染菌或定植菌的可能性较大,除非怀疑CRBSI.
3、如果需要从导管处取血,初段血或导管内的补液是否需要弃去?不能弃去,以便于判断污染菌、定植菌或病原菌。
4、如果用注射器采血,采好后注入血培养瓶之前是否需要更换针头?无需更换,对提升阳性率无统计差异,增加了针刺伤的几率。
怀疑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RBSI)时应如何送检?
保留导管:采取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1套来自外周静脉,并做好标志,另外的1套则从导管中心或硅酮隔膜无菌采获,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5min),各自做好标记。
不保留导管情况: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交付实验室进行Maki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或者定量培养。
血培养瓶的种类?
参考文件:血培养瓶的种类
如何选择培养基?
根据推荐,一个成年人的常规血培养应该包括一对需氧瓶和厌氧瓶。抽取的血液应该平均分成两份, 分别注射在需氧和厌氧瓶内。如果不用厌氧瓶,应该加一个需氧瓶,确保培养的血量充足。
如何解决胸腹水、脑脊液、关节腔液等选那种瓶,有什么样的要求和限制?
胸腹水、脑脊液、关节液等无菌体液标本,除了MB 瓶和儿童瓶外,其余培养瓶都可选择。在进行胸腹水、脑脊液、关节液等无菌体液的血培养时,考虑到一些微生物生长的营养需求,可能需要加入血液或其它补充物质,以促进其生长,特别是对于那些苛养微生物,例如:流感嗜血杆菌和淋病奈瑟氏菌、肺炎链球菌等。为确保这些微生物的最佳分离率,建议加入最少5ml 血液。
儿童专用血培养瓶:
领取时注意:黄色标签;专门为儿童设计,采血量仅为2-4 ml;添加特殊促进细菌生长因子,采用树脂或活性炭;低SPS浓度可提高儿童特征性病原菌(如耐瑟氏菌)的检出率。
采血量多会增加血培养的检出率,但要注意成人血培养瓶最大血量为10ml/瓶,PF 瓶最大血量为4ml/瓶。血培养瓶中血量过多,超过了规定的范围,有可能导致假阳性的发生。
血培养学要多少个组合?
由于细菌和真菌不能一直存在于血液中,单个血培养组合的敏感性是有限的。研究表明:用需氧瓶加厌氧瓶的组合检测出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菌中某些菌和苛氧菌比一对需氧瓶多。只做需氧菌不做厌氧菌培养,将有19%的菌株不能发现,另有5%的血培养延迟1天报告阳性结果。
一个静脉穿刺点只能采集1套血培养,采集第2套血培养应该选择第2个静脉穿刺点。
虽然儿童厌氧菌感染极少,但是临床上依然存在被厌氧菌感染病例,所以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建议儿童瓶需氧瓶和厌氧瓶同时使用。
我们也不应该给成年人做单瓶的血培养,这样会导致培养所需的血量不足,存在的菌血症被漏检。
对于每个脓毒血症患者,应从身体的不同部位采血,通常推荐采集2对或者最好是3对血培养瓶所需的血量。
培养多少时间?
当前推荐的标准培养时间为五天,它是连续血培养监测系统完成的常规血培养时间。
然而又有发表的资料显示三天可能就足够检出有临床意义的微生物,检出率达95%-97%。
是污染物还是病原体?
依据实验室规则来确定血培养污染
Adapted from Richter et al. Minimizing the workup of blood culture contaminants: implementation and evluation of a laboratory-based algorithm. J Clin Microbiol